跳至正文

上海园区注册

中国自由贸易区临港新片区

自贸区简介: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新片区”)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大治河以南、浦东机场南侧区域设置,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先行启动南汇新城、临港装备产业区、小洋山岛、浦东机场南侧等区域。

新片区位于上海东南,北临浦东国际航空港,南接洋山国际枢纽港,是上海沿海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海运、空运、铁路、公路、内河、轨交构成了十分便捷的综合交通优势。

新片区按照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立比较成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打造一批更高开放度的功能型平台,集聚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区域创造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实力和经济总量大幅跃升;

到2035年,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成果,打造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新片区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在适用自由贸易试验区各项开放创新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实现新片区与境外之间的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

新片区鼓励国际优质资本进入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园区建设、城市运行等公共服务领域,加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提升高品质国际化的城市服务功能,打造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投资导向

新片区产业发展将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选择国家战略需要、国际市场需求大、对开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区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领域,聚焦发展三大功能:

(1)面向未来的前沿产业功能

以加快形成临港地区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中心为目标,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绿色再制造7个领域为代表的前沿产业,促进新片区形成智能制造业的功能集聚。

(2)面向国际的高端服务功能

以打造新片区高端服务为核心,提升新片区新型国际贸易服务、高端金融服务、高端航运服务以及科技服务能力。一是发展新型国际贸易服务产业,加快做大离岸贸易、数字贸易和高端服务贸易。二是发展跨境金融服务产业,将新片区跨境金融服务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结合起来。三是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产业,提升拓展全球枢纽港功能,提高对国际航线、货物资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四是发展科技服务产业。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提升科技服务业对新片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3)面向全球的创新策源功能

发挥新片区的创新优势,增强新片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一是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充分发挥新片区人员流动自由、互联网接入便利、设备离岸保税的特殊优势,引入全球创新资源和要素。二是推进区域创新联动。依托张江与临港“双区联动”打造浦东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张江是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而临港是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通过积极发挥张江与临港之间的产业创新联动、区域开发联动、政策联动和利益联动,创造技术传播、创新及人才交流的机会。

促商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公布

助力临港新片区商业能级提升

为促进商业的聚集和可持续发展,吸引和培育高品质商业主体,《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促进商业发展若干政策》在近期公布。政策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
政策支持社区农贸市场、基本商业配套建设,解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支持引入各能级、高品质品牌商业,助力临港新片区商业能级提升。

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发布

在临港取景或后期制作将给予重奖

为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下称《政策》)正式对外公布。

 

《政策》提出“拉流量”式补贴,强调给“在临港取景拍摄或后期制作”的作品给予奖励。这也是为了进一步宣传和推介临港新片区,出镜可以让更多的企业知道临港,了解临港,进而落地临港;同时让更多的游客知道临港,了解临港,来到临港

5年5G全覆盖

构建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0-2025)》正式发布。《规划》显示,2020-2022年,临港新片区将新增一处海光缆登陆站,建设5个以上5G+工业互联网内网应用标杆,实现千兆宽带全覆盖;2023-2025年,临港新片区将实现5G网络全域连续覆盖,车联网覆盖重点道路和路段。预计完成时间:2025年底

重点企业贷款贴息意见发布

加大新片区内重点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月30日,央行上海总部与上海市金融工作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联合印发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重点企业贷款贴息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进一步加大对新片区内重点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建设更具有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新政出台

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上海市银行外汇及跨境人民币业务自律机制27日发布《临港新片区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方案(试行)》。当天,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即为数家优质企业提供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服务,助其第一时间享受试点政策红利。

首个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落地

满足跨国企业集团本外币资金的跨境调拨需要
新片区发布了《全面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及“实施资金便利收付的跨境金融管理制度,探索本外币一体化账户、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
全功能型资金池具有自由贸易账户本外币合一、账户内资金可兑换、跨境资金收付便利的优势,跨国企业集团搭建一个资金池即可满足本外币资金统一调度的跨境调拨需求,并可灵活选择币种,大幅提高资金使用自由度,便利化程度与国际一流的现金池(Cash Pool)服务一致。全功能型资金池还可以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支持企业集团在境内的人民币资金归集,实现集团内现金流的有效配置。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
顺利通过封关验收

我国15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
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

2020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25.31平方公里,包括芦潮港区域、小洋山岛区域、浦东机场南部区域等3个区域、5个区块。此次通过验收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包括原洋山保税港区陆域和洋山深水港区1-4期,面积14.27平方公里。
5月12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顺利通过海关总署等国家八部委组成的国务院联合验收组的验收,成为我国15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好消息

50条金融创新举措发布

为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
按下“快进键”

5月8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会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市金融工作局共同发布《全面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在落实对外开放、强化制度创新、培育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加强服务保障五方面提出了50条创新举措,为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按下“快进键”!

临港推出公租房

缓解临港就业人才租房困难

上海市房管局日前公布,临港新片区公租房新一期房源上市推出,覆盖临港主城区公租房(人才公寓)、万祥镇、书院镇等区域,共349套。
此次推出的公租房房源分别位于临港主城区(人才公寓)、万祥和书院两镇,户型有一室一厅、两室一厅两种,面积在45平方米和86平方米之间,大多数为60多平方米。租金从几百元至一千多元不等,最便宜的是位于万祥镇的一室一厅公租房,租金在610元-770元范围内,租金最高的是位于书院镇的两室一厅公租房,租金在1270元-1380元之间。

旅游及体育产业高品质发展政策发布

丰富城市服务功能
打造高品质生活,推动国际化发展

为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旅游、体育产业高品质发展,培育新模式、新业态项目,举办高水平、专业化活动,丰富城市服务功能,打造高品质生活,推动国际化发展,将临港新片区建设成为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在5月20日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促进旅游及体育产业高品质发展的若干政策》。
此项政策是为了进一步加快临港新片区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打造国际城市新地标,形成高端品质新样板,汇聚体旅行业新资源,注入休闲度假新活力,创造综合环境新高度,建设活力、开放、精致、生态的休闲旅游与体育产业集聚区

促进法律服务业发展政策发布

推进临港新片区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建设

5月21日,临港新片区正式对外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促进法律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
此次发布的政策将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促进临港新片区集聚境内外知名法律服务机构和高端法律服务人才,完善临港新片区商事纠纷“诉讼、调解、仲裁”一站式解决功能,推进临港新片区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着力营造一流的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政策》从机构落户奖励、办公用房扶持、人才保障与便利、高端法律服务奖励、其他扶持措施等5个方面,共提出11项,适用于注册登记地、实际经营地和财税户管地在临港新片区的境内外法律服务机构及有关组织。

上海海事局临港新片区办事处挂牌成立

36项行政执法事权“区内办”

5月20日上午,上海海事局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办事处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挂牌成立,是首个入驻临港新片区的中央直属驻沪单位议事协调机构。在揭牌仪式上,上海海事局公布了上海海事局向洋山港海事局下放及调整36项行政执法事权的决定,推动临港新片区海事业务“区内事、区内办”。
上海海事局成立“新片区办事处”旨在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新片区、加快打造更具有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提供有力的海事服务保障。

临港新片区构建“1+2+6+X”综合能源体系

提升综合能源服务水平

5月,临港新片区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综合能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能源服务要求,以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建设临港新片区“1+2+6+X” 综合能源体系,提升综合能源服务水平,实现临港新片区“绿色低碳、安全韧性、开放共享、智慧高效”的能源供应保障。
其中,“1”是指打造一体化综合能源管控平台;“2”指发展完善2大能源主干网;“6”指加快6大重点区域能源建设;“X”指加快其它能源领域建设。 

东枢纽和沪通铁路二期规划

增强浦东枢纽对外快速集散路网

3月18日举行的浦东新区区委重点工作推进专题会上,区委办牵头相关部门形成了落实“五大倍增行动”的“10+6+X”倍增行动方案。其中在民生领域中提到,到2025年, 浦东将基本建成浦东枢纽和沪通铁路二期,新增轨交线网超100公里,运营里程超过350公里,新增高快速路、主干路里程150公里。预计完成时间:2025年

“71路”中运量BRT将建

有效联通临港产业区与奉贤园区

新片区管委会与申能集团签约,区内第一座加氢站运营公司上海申能临港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揭牌成立,第一座油氢合建示范站——平霄路站开工建设,预计年内投入使用。
规划设立在临港新片区奉贤地块、特斯拉超级工厂一带的T6中运量公交线,就将使用氢能源,为新片区氢能产业起引导、示范作用。该线路将使用3节编组的智能无轨公交;并使用优先路权专用道路,保障行驶速度。T6线将成为新片区的“71路”,但单次客运量更大,能有效联通临港产业区与奉贤园区。

“沪舟甬”跨海通道

长三角版的“港珠澳大桥”

“沪舟甬”跨海通道总投资1000亿,建成后,从宁波和舟山可经跨海通道直达上海临港。这标志着沪舟甬跨海大通道已从原来的设想阶段,在“浙大富”的推动下,即将进入实施阶段。未来舟山跨海大桥、甬舟铁路、东海二桥、沪舟公铁跨海大桥“串桥成圈”,使上海、宁波、舟山形成最短的陆路交通。